• 港股市場這樣的底部發展機會,不多了

    17526854798224294200

    股票

    經過三月份的動蕩,四月份的港股,到底有沒有機會?

    或許可以從下面港股ETF近期的資金流入中得到一些啟示。

    恒生醫療交易所交易基金(513060)股價超過150億股,最新股價為157.4億股,30個交易日股價增長56% ,可見恒生醫療板塊存在底部資金。

    都說資本最聰明,持續流入自然有其道理。港股市場最優質的資產基本集中在科技、醫療、消費等板塊。券商系統供應商從這些板塊的走勢來看,自1月份見頂後一直處於回調狀態。恒生科技指數近期有所回升,但其他兩個仍處於低位。為什么資金不斷見底?

    恒生科技:重回成長

    先說恒生科技指數。

    從1月30號見頂之後,到3月中旬回調到一個最低點,最大市場跌幅有22%,跌入到了技術性熊市分界線。

    不過,恒生科技指數最近反彈12% ,主要有三個原因。

    首先,回調時間和回調幅度都比較充足。無論指數還是大部分加權成份股,跌幅都在20%以上。港股即時串流報價股市不變的規律是,漲多跌少,就會積聚反彈的力量。

    其次,3月下旬,大型互聯網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刺激。通常,在3月22日,騰訊公布了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業績。2022年調整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9% ,這是連續第二個季度的正增長和大幅擴張,結束了連續四個季度的負增長,表現明顯逆轉,刺激第二天的股價上漲了近8% ,然後在3月28日來自其創建以來最大的組織變化,簡稱為“1 + 6-N”,以及在時機成熟時剝離的可能性,這被資本市場廣泛認可,並推動阿裏巴巴的股價上漲12% 。

    第三,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進入應用階段,徹底引爆新一輪科技革命。恒生科技指數中的權重股基本上都涉及這個領域,包括BATJ。這些公司擁有龐大的數據、算法和計算能力資源,無論是基礎技術還是應用技術,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,是最有可能收獲人工智能發展紅利的公司。人工智能是一個比移動互聯網大10倍的產業,但現在才剛剛開始,未來可期。換句話說,這些之前被認為進入增長瓶頸的科技股,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,重新獲得了增長空間。

   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忽略AI浪潮,想想10年前由移動通過互聯網發展催生的科技牛市,誕生出騰訊、阿裏可以這樣數萬億市值的大企業,也成為2015年牛市的驅動影響因素問題之一,當年的“互聯網+”使得我國眾多國家科技有限公司需要從小開始變大,最後我們變成巨無霸,市值增長了數十倍、成百倍都不在少數。

    而“人工智能”的市場規模是移動互聯網的10倍,將會產生多少萬億甚至更大的市值企業?

    這個想象的空間可以是無限的。一般來說,香港科技股處於業績反轉、價值重估階段,也就是俗稱的“雙擊”。

    此外,歐洲和美國銀行類股的持續暴風雨,使得資金得以重新投向大型科技股。大多數科技股在其業務模式、盈利能力和現金儲備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,盡管利率不斷上升,流動性緊縮也不利於科技股,但科技股意外地從銀行業的暴風雨中受益。

    展望未來,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都有利於香港的科技股。中國經濟的持續複蘇是有保證的,美聯儲即將結束的加息已經得到證實,預計在5月再加25個基點,雖然美聯儲還沒有宣布,但是通貨膨脹數據、經濟前景、企業盈利預期和資本市場波動的組合並不使這一判斷變得複雜,流動性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,但總體方向將轉向寬松。

    雖然我國目前恒生中國科技發展指數進行相對比較去年10月底的2700點的水位,已經反彈到4200點的水位。但從曆史上看,只等於高峰期的4折,從成分股的估值上看,標杆騰訊的動態PE只有17倍,相比我們過去十年,仍然可以處於低位,而隨著互聯網公司需要繼續降本增效,傳統金融業務回暖,新業務人員繼續不斷增長,業績持續增長方式繼續回升,帶動估值提升是大概率風險事件。

    醫療板塊:高性價比

    再說醫療板塊。

    與恒生科技(Hang Seng Technology)一樣,香港醫療行業也經曆了瘋狂、暴跌、反彈、然後複蘇的過程。不同之處在於,在好消息的推動下,恒生科技指數在過去半個月裏反彈了逾10% ,而醫療行業似乎正在反複掙紮。

    都說投資要在炮火轟鳴的時候買入,在琴聲悠揚的時候賣出。目前的低位是否是一個好的布局窗口,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來看一下。

    首先是修正的幅度和估值維度。目前,香港股市的重量級醫藥股已經做出了大幅調整。Baiji Shenzhou、信達生物、 CXO 的姚明比奧、姚明伊曼紐爾康德等股票均下跌超過20% ,進入技術熊市。價格和估值只有峰值的40-50% ,有些甚至更低。

    其次,經過一年多的調整,醫療板塊已經基本反映了各種負面因素,包括創新藥研發的政策要求更加嚴格,監管對互聯網醫療平台的整頓,境外監管准入更加嚴格,行業自身的生存,投機泡沫的自我消退等等。

    換句話說,港股醫療板塊估值偏低,再度向下的概率問題已經不高,目前的壓制因素研究主要包括來自中國市場經濟本身。所以,如果企業市場環境持續向好,最終一定會帶動我國醫療板塊出現強勢反彈。

    事實上,現在香港醫藥行業的股票公司,特別是創新藥物、互聯網醫療平台,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更加健康合理的發展階段。然而,其餘公司,尤其是各領域的龍頭企業,經過這一輪殘酷淘汰,基本面較高,估值較低,表現出較好的性價比,如 Baiji Shenzhou、信達生物、 CXO、石材醫藥、中國生物醫藥、阿裏健康、京東健康等,還有其他子領域,如醫療器械等。

    與恒生科技一樣,中國經濟的持續複蘇將在短期內提振醫療公司的業績。從長期來看,由於居民對醫療保健需求的持續增長、醫藥股的研發進展以及新藥的上市,醫療板塊也將面臨自身的“雙擊”機會。

    雖然整個衛生部門仍然很低,但這可能是一個機會,如果它上升,可能不是最好的。畢竟,低買高賣是一種永久性的投資策略,具有顯著的板塊性價比優勢,可以作為布局方向考慮。

    消費板塊:經濟複蘇

    最後一個是消費領域。

    這個企業板塊進行邏輯其實很簡單,無非是疫情管控放開,消費的壓制因素可以消除,估值修複,股價上揚。不過,從最近消費金融行業的表現上看,和強勁複蘇的預期目標還有我們一定的距離,主要是通過經濟活動本身對於處於弱複蘇的狀態,全球市場經濟的衰退影響研究中國的出口,基建、房地產的投資也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大幹快上,兩個國家經濟火車頭都沒有一個特別具有明顯的表現,消費能力受到環境影響也算情理之中。

    所以短期來看,消費類股還是會有一些壓力,但長期來看,中國經濟持續複蘇的趨勢已經確立。在前幾天的海南博鼇論壇上,總理發布了一個好消息,三月份經濟比一月份和二月份好,領先經濟指標好轉,消費和投資領先指標繼續改善,總體就業和物價保持穩定,市場預期明顯改善: 經濟將繼續保持堅挺,鞏固經濟複蘇勢頭,將出台新措施擴大市場准入,改善營商環境。

    隨著更多的刺激政策開始取得成果,宏觀經濟複蘇繼續進行,將與消費產生更好的互動和相互成功。從宏觀上看,消費已經被認為是中國今年和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。這就是消費類股的根本支撐及其長期投資價值的邏輯,而資本市場也已經證明,消費板塊已經經曆了漫長的大雪之後,可以跨過牛熊依然站立的板塊,雖然短期有壓力,但不會改變其長期價值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香港交易所消費者 ETF (513960)跟蹤香港交易所消費者指數,例如,其市盈率為35% ,也顯示出更好的價格表現。可以說,目前的消費類股已經處於低穀,幾乎沒有繼續下跌的空間,只要經濟數據好,市場複蘇,滬港通消費指數隨時可以啟動新一輪的漲價。

    同時,港股通的消費指數頗具特色。它跟蹤的標的與a股消費指數有較大差異,顯示白酒、醫美、家電、食品等傳統標的不高,但聚集了大量像互聯網消費、電動車、a股等民族品牌,如李寧、安踏、農夫山泉等飲品。這些標的都是各個消費細分領域的優質資產,涵蓋了居民的“衣食住行”。

    港股三大主線機會

    作為企業基本面看中國社會經濟,流動性看美元的市場,港股短期內仍然有壓力,但往後看,中國國家經濟環境持續複蘇,美元加息走到盡頭,這兩大重要因素影響預期目標正在向好,同時由於地緣政治教育問題研究也有緩和的跡象。現在的波動,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。

    正如我之前所說,當槍聲隆隆時買入,當音樂悠揚時賣出。黑暗的時刻往往是布局的最好機會。縱觀整個香港股市,毫無疑問,最好的板塊是科技、醫療和消費板塊。一旦市場好轉,這三個板塊最有可能、也最有可能首先獲得上漲股息。

    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,港股投資不同於a股投資。找到簡單、方便、穩定的投資產品是關鍵。通過港股通直接投資個股當然是一種選擇,而跟蹤指數,選擇國內ETF則是另一種選擇。這是一種簡單、方便、穩健的做法,因為跟蹤指數等於跟蹤板塊中的優質股票,既能享受板塊上漲的紅利,又穩健,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。

    例如,恒生科技指數 ETF (159,742)由30家在香港上市的大型科技公司組成,包括互聯網平台、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、醫療保健、半導體芯片等領域的領先公司,覆蓋了中國大部分科技創新企業,其中相當一部分投標不是股票。

    如果你想享受中國經濟複蘇,中國式科技創新紅利,美元流動性轉移帶來的機會,尋找不同於a股的投資機會,你真的需要看看恒生科技指數ETF(159742),恒生醫療ETF(513060),港股通消費ETF(513960)。

    因為,聰明的資金管理正在抄底港股


    網站熱門問題

    你能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交易嗎?

    港交所經營的證券和衍生品市場是開放和自由的,歡迎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參與. 然而,海外投資者在香港交易前,應遵守在其本國或居住地進行海外交易的規定.

  • 推薦文章